近日,《四川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西南交大委员会副主委杨维清教授撰写的建议获得四川省副省长批示》的新闻,出现在学校统一战线官方微信上。
杨维清的同事们开玩笑说道:杨老师的纳米材料玩得溜,这大家都知道,想不到提案也写得这么好。
其实,与杨维清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一位“宝藏教授”,有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故事。
一
1997年,第一次站在县高中讲台上的杨维清,手握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万有引力公式。
22岁的杨维清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他想好了,自己将一直站好中学教育的讲台。但他没想到,多年后,讲台下学生竟是一群大学生,讲授的内容也从“艾萨克·牛顿”的变成了“理查德·费曼”。
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这是杨维清对于家乡的美好记忆。“没有大城市学校中你追我赶的氛围,也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杨维清说道,在自己的印象中,大学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努力。
2003年,杨维清在某知名教育机构里面,成为了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金牌讲师。“当时在成都的培训机构里面还小有名气,我上一节课的收入,非常可观”,杨维清说道。
“我要一辈子做培训老师吗?”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疑问在他迷茫的心里越来越强烈,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越来越清晰。2004年,杨维清毅然辞去工作,回归校园,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博士。
2013年,杨维清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院士处学习。 2014年到校工作时,已经37岁的他,才开启自己的科研之路和“开挂人生”。
“巧妙!很有创新性”,时任副总理刘延东曾这样夸赞杨维清的成果。中央统战部五局局长李莉也曾为杨维清的科研点赞。《科技日报》《New Scientist》 等国内外知名媒体报道杨维清的研究成果时,称赞他将纳米材料玩出“新花样”。
只有杨维清最清楚,“玩”科研的赞誉身后,其实是在“抢”:
把曾经迷茫的时间“抢”回来!
把耗在别处的时间“抢”回来!
把藏心中的科研梦“追”过来!
纳米能源与功能器件课题组刚成立时,仅有一间屋子。杨维清一个人购买设备、报账、安装、调试,为了省钱,自己买零件搭设备,为国家节约设备经费60余万元。
最忙时,杨维清“驻扎”在实验室,一周仅回家一次。为了省下学校和双流家来回的三小时,他把两把办公椅,拼成了自己的床。每晚陪伴他的,是漆黑寂静的校园和他那始终如一的科研梦。
每每想到这里,杨维清还是觉得对孩子有些亏欠。几岁小孩每周见到爸爸的时间少得可怜。在孩子最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杨维清只能缺席。对此,他的妻子少不了有些抱怨。谈到这些,杨维清的眼眶有些湿润。这是作为慈父的愧疚,但他别无选择。他说道:“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前景宽阔,这个研究领域日新月异,一分钟也耽误不起。”
也是在这段时间,长期高负荷的运转让杨维清的转氨酶一度猛增,连医生也忍不住批评他:“到底是要工作,还是要肝!”
最终,在日以继夜的奋斗下,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实验室科研队伍将近30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四川省杰出青年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获得授权十余项。
二
有一次,实验室里几吨重的设备到了,杨维清立刻招呼大家一起吭哧吭哧地扛上四楼。等设备搬完,杨维清才发现牛仔裤被磨出了一个大窟窿。
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成为了杨维清团队前进的风向标。
“科研经费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杨维清实验室里的设备都不太“美观”,有些外观有点“山寨”,不太像厂家生产的成型设备。
原来,实验室里的大多数设备都是学生亲手打造的,网上购买的零件一个个拼接。要知道用各种网上购买的零件由学生自行搭建设备花费的价钱,有时仅是一些厂家卖的成型设备价格的1/10。这些“学生造”的设备会让到实验室参观的同行们感到吃惊。
这些设备上面都刻了学生的名字,有了自己的“logo”。比如,实验室的主要仪器——电晕极化装置的外壳上就清晰地刻着博士研究生张彬彬的名字和设备的搭建日期。
这既省钱,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先造火车头,再造火车尾”是杨维清一贯的教育理念,以项目为依托,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心里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科研激情也被点燃。
“我愿做学生伯乐,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希望能给与他们无悔的三年”。
“放手尝试吧!经费的事你们不用操心,我就是砸锅卖铁也支持你们创新!”具有育人情怀的杨维清待学生以赤诚,学生回馈以真心。
6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一共发表了30余篇高质量论文,博士研究生张磊获得了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竢实扬华奖章,实验室共8人次获国家奖学金、获唐立新奖1项、扬华新秀奖2项,优秀研究生标兵6项,优秀硕士论文奖1项。
谈到学生成绩时,杨维清说道,学生是自己最好的名片。他指着办公室面前的墙壁开怀地说:“我想把每一个毕业生照片贴在墙上,等我退休后,看看我培养的学生,这将是一个老师的最大幸福。”
2019年,党委统战部首创组织开展党外人士深入联系学生工作时,杨维清非常支持,联系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2018-01班。疫情期间,他主动关心学生,为学生提供延伸学习材料,弥补网络学习的短板。
三
已经颇有名气的杨维清收到了不少高校抛来的橄榄枝,其中不乏高薪诱惑。
但是他毫不犹豫,坚持留在西南交大,坚守他的西部情怀。
这与学校党委长期重视统战工作、对党外人士“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有关:
曾经在启动和项目经费用完后,杨维清团队出现瓶颈。最困难时,杨维清甚至跟爱人商量,把当年做奥数金牌辅导教师攒钱买的房子卖了。最终,学校党委书记王顺洪通过党委统战部了解了他的难处,亲自联系四川缘满集团向实验室慷慨捐资1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这让我特别感动,如此忙的顺洪书记还为我这样一个普通教授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是‘情感留人’最好诠释。”杨维清在学校统一战线表彰大会的发言中讲述了这一感人故事。
会后,不少参会人员都表示,杨维清对科研教学的情怀、用感恩的心坚守西部的故事,让学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形象在大家心中立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四
“我比较关注科技领域方面的一些管理问题,平时注重材料收集”,杨维清说道。由于积累丰厚,2019年省两会,他提了10多个提案,今年两会,他同样准备了多个提案。
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杨维清在写提案时保持了科研的“势头”:产量高、质量高。
2018年初次参加四川省“两会”,杨维清提出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被《四川政协报》报道。今年省“两会”,杨维清在小组会议提建议的镜头,被《四川日报》“捕捉”。
“写提案有一定的专业性,写作又是工科老师的普遍‘弱项’,成为政协委员后,我就开始认真钻研。在全程认真参加学校社会主义学院开设的‘全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培训’后,我的政治素养以及写作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杨维清说道。
5月8日-5月11日,杨维清参加了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心系学生的他准备将两会期间的见闻,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给学生分享。“大学生,不能只关注自己的研究领域,还应将眼光看向‘窗外’,多关注时事,提升综合素质和家国情怀。”杨维清说道。
“学校党委统战部组织、选送的各类培训对我很有帮助,让我从一名普通教授成功转变为政协委员。成为政协委员,让我有机会为四川发展建言献策,我感到非常荣幸。”杨维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