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民革交大支部副主委廖海黎:增强担当意识,为实现交大梦而共同奋斗

来源:办公室   日期:2016-01-22    

交大梦就是交大复兴之梦。说到交大梦,每一个交大人心中不禁泛起难以言表的滋味,这里包含了对交大辉煌历史的骄傲,也包含了对交大梦断峨眉的痛惜,还包含了对交大未来的企盼。前不久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唐山的交大记忆》又一次在交大人心中激起了层层漪涟。上个月我到广州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交通学科的内部评估,无意中看到一点有关交大的史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大家知道,华南理工是雄踞华南的985理工高校,其前身华南工学院在1952年院系调整组建时,全校共有42位教授,其中一级教授4人、二级教授14人、三级教授24人。在这42名教授中,有5人毕业于唐山交大,这5人是:一级教授罗明燏,华南工学院首任院长;三级教授陆能源、梁绰余、陈锦松、罗崧发。上面这个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的交大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影响和地位。

说到担当,我以为,作为交大民主党派的一员,为实现交大复兴之梦,最大限度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就是我们最大的担当。在政治上,多做促进团结的事,多说鼓舞人心的话,多提有助于交大发展的建议。在本职工作中,努力使敬业爱岗、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我本人作为风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正是本着这样的认识服务于交大的。2008年,在我的主持和推动下,克服了资金、用地、法规、技术等多方面困难,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边界层风洞。这个国际先进的科研平台建成后,在我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近年来,风工程团队成员依托这个平台,取得了近3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97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基金重点、重大研究计划等),获得了近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依托这个平台,团队成员中产生了3名国家级人才。这个平台为重大工程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港珠澳大桥、沪通长江大桥、京沪高铁、兰新高铁等举世瞩目的工程,都在此进行了风洞试验。这个平台还为提升交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知名度发挥了应有作用,近年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作为一个交大人,为交大的复兴发光发热,把个人的发展与交大梦的实现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应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落脚点。

最后,我想对大学建设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也算是一点建议。一个大学能够傲立于学林,主要靠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有一批学养深厚、蜚声学界及社会的学术大师,一个是靠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优秀毕业生。唐山交大的成功,哈弗、剑桥、牛津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

当下的社会充满浮躁和急功近利,大学也难以独善。我们的大学,普遍缺失的是养成学术大师的环境和土壤,评价机制鼓励速见成效,教师不愿意做潜心专研、长期深耕、厚积薄发的学术研究。这样的学术环境何以产生大师?因此,我们在大学建设和治理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营造产生学术大师的环境和土壤。

(文章来源于“党派.责任.担当”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