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激情的“齿轮”——记民革党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祖涛

来源:团结报   日期:2018-02-25    

1月16日,第三届“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论坛”上,张祖涛(右二)被授予“2017年度新锐奖”。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智慧城市优秀指导教师……从教近二十年,张祖涛收获诸多荣誉。

张祖涛是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副校长。同时,他也是民革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学支部副主委。

翻看张祖涛的相册,不论是授课讲话中的抓拍,还是带领学生们参加科创大赛的留影,他常常是显眼的那个。面对镜头,张祖涛几乎是一贯积极地仰头微笑。

“网红教师”拿下沉甸甸的奖

前不久,第三届“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论坛”在北京举行,西南交通大学获得“2017年度优秀组织奖”,张祖涛获得“2017年度新锐奖”。“新锐奖”是2017年第三届中国大学在线开放课程中第一次设置的奖项,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全国所有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有两千多名,只有20名教师获此殊荣。

“刚得知获奖时,内心非常激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生选择我的课,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认可”。这个奖项对于张祖涛来说“沉甸甸”,也是实至名归。

比起这些荣誉,张祖涛有更看中的东西。“今年我主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课程》8门慕课第一轮选课人数超过6万,以我每年给60人上竞赛辅导课为例,6万人要上1000年,这是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也是开放在线课程的魅力。”他形象地描述。

张祖涛的确可称得上是一名精力旺盛的“网红教师”。对于一名大学教授而言,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并不轻松,还能够在一年内做8门慕课在线课程,张祖涛坦言,没有激情和创新是很难完成的。

2016年12月,张祖涛萌生了把多年科创指导经验录制成慕课的想法。经了解,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2000多门在线课程中,没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课程。于是,他专门拨打了中国大学MOOC负责人刘洋的电话,介绍自己科创指导经验以及把大学生科技创新做成慕课的规划。刘洋在电话那头听到张祖涛激动地讲着,就让他先录制一门《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之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果第一集样片录制后,大受欢迎。而这一录制,就是8门慕课。现在回忆起来,张祖涛说,正是那一股冲劲,才诞生了它们。

创新教学, 远离“一张试卷定优劣”

已是晚上11点,西南交通大学里一片安静,然而实验室里却好不热闹。几名学生正准备用3D打印机制作一个基于空化射流的建筑物外墙清洁装置。有的学生忙着敲打键盘,有的学生专心地鼓捣着切割机。“以前,大家脑子里想的不是去创造,而是怎么把实验报告写得更漂亮。”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的学生朱秋凝说。如今,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这种“大改变”让实验室开到了宿舍,激发了学生们动手的热情。

“旧貌换新颜”的还有张祖涛所在教研室主讲的“机械设计”课程,把慕课教学和专业竞赛加入培养方案,与理论教学一起,形成“三堂互融”。创新学生培养新模式,对专业学生的考核,“一张试卷定优劣”的期末考核形式不复存在。“这种转变其实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过去,我们的教学以理论为主线,很多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到大四了都没有组装过一个小的作品,甚至连螺丝刀都没有拧过。”张祖涛说。

“同学们,这是大家常骑的共享单车,普通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在共享单车上变成了锥齿轮传动。”课堂上,张祖涛正认真地授课。工作中的他也如一个持续转动的齿轮忙碌着。

学校、线上课程都有张祖涛的身影,带学生做大量的项目、搞科研、发论文,还有峨眉校区的分管工作等。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张祖涛好像精力永远旺盛。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是在科研上,张祖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外顶级期刊发表SCI一区论文20余篇。“我认为正是科创竞赛使我有更多的科研交叉和灵感,通过科创让本科生认可教师并愿意进一步深造,踏上科研之路。”他说。

今年,除了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祖涛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四川省政协常委。记者发现,他的建言话题仍与高校教师的工作有关。“我今年的提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后期面临的困境及建议》,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后,面临的问题及后续支持跟进。”张祖涛介绍说。大学生创业难免失败,他特别关注大学生创业后期情况,如创业失败后政府如何做好后续支持、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深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所有制改革,打破大学生创业项目权属壁垒等等。

“选择张导不后悔”

在西南交通大学机械馆2132实验室里,研究生们一周基本保证70个小时做科研,只要在成都校区,张祖涛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在他看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影响学生。指导科创,与学生们一起“浸泡实验室”,扎扎实实地做出点成果,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潘宏烨是张祖涛所带的优秀博士生。他说,一场科创比赛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014年,潘宏烨在张祖涛的指导下,其参赛作品《多功能制图架》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了当年国家级一等奖。“我当时就萌生了跟着张老师读研究生的想法。”成绩优秀的他在保研后,成为张祖涛的硕士研究生。2016年,潘宏烨在北京大学参加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得到了一等奖,又萌生了进一步深造的想法,硕博连读,现已成为全校优秀的博士生。

像潘宏烨一样的优秀博士生还有张兴田。在张兴田还是张祖涛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时,张祖涛发现他的英语特别好,于是尝试让他把研究工作写成英文论文,并指导他在国际顶尖期刊《APPLIED ENERGY》(应用能源)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激发了张兴田出国深造的兴趣。在张祖涛的支持下,张兴田顺利获得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在英国利兹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取得这些成绩,张兴田对张祖涛满是感恩。

“作为导师,在9月份研究生刚入校时,我就会先给学生1-2个科研方向去选择,一旦选择好研究方向后,就要进入相关专业学习,通过理论学习,项目参与、专利撰写和文章提炼,让研究生明白方向比努力重要,一旦定好方向,就加足油门。”张祖涛说,“在学术上,我享受的最大乐趣就是我所带的研究生都认为选择我不后悔。”

工作忙碌之余,有时能够在篮球场上看到张祖涛的身影。“我们学校有个教授篮球队,不管在峨眉校区还是在成都校区,只要不出差,我都去参加,通过打球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够与不同专业的教授们交流进行学科交叉,同时也增加了团队意识。”张祖涛笑着说。在学生们眼中,张祖涛是一个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充满激情的人。而在张祖涛看来,除了在学术中影响学生,也要在健康上影响学生。

学术上的导师可能也是人生的导师。对于经常面临选择的在校学生们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得到老师与前辈们的指引和点拨,驱散内心对未来迷茫的阴霾。在张祖涛看来,教好书,育好人,能做到这些便无愧于心。

 

来源:《团结报》2018年2月13日http://epaper.tuanjiebao.com/html/2018-02/13/content_56864.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