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恪守本分,淡泊得失——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闫连山教授

来源:办公室 作者:李朝阳、江源鑫     日期:2016-12-15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期,还摘取了世界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等等。这么多令人艳羡的头衔,却都属于一位朴实低调的人——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员,学校信息光子与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闫连山教授。

在闫连山的教师个人主页里,最醒目的位置赫然写着《菜根谭》中的两句诗:“荣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不仅点缀了一位工科教授的个性空间,也彰显了一位高端人才的人生态度:恪守、淡泊。

在他的字典里,“恪守,淡泊”这两个词,并不是“恪守追求,淡泊名利”,而是“恪守本分,淡泊得失”。在他看来,“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搞好科研、带好学生是教师的本分。而对于‘得失’,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有得有失,太过拘泥于得失,就会失去更有价值的东西。”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信念和认识,他才能更加地坚定、自信和从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专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从而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博士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他,经常用“苦”和“乐”两个字形容他的留学经历。“苦”,即导师不会亲自手把手地教你做,很多事都必须独立完成;所谓“乐”,就是指研究方向和内容的自由性,注重知识面的宽而广,不限定学生在一个方向。在他看来,“苦”也是一种“乐”,正是这种“苦”锤炼了自己,让自己更加独立自强,拥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广的创新思路,从而真正去享受做学术的过程。他表示,“如今所取得的所有进步和成绩,无不受益于当初所受的‘苦’。”

2008年起就回国工作的他,扎根学校,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所学,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寻求突破,服务于国家、地区、行业重大需求,在信息光子和通信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一谈起团队,他就津津乐道,为整个团队感到自豪。得益于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在今年中国侨联第六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大会上,他领衔的“信息光子与通信”团队获得“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

虽然平时比较幽默、风趣,但在工作中,他却是一丝不苟、非常严格。他表示,虽然自己是无党派,但一直用较高的标准自我要求、自我指导,一直以来都潜心学问,这也是自己的志向所在,希望能在此基础上为学校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除了对自己,他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的招生要求中有一条就是,要愿意“狂”工作,或具有“工作狂”潜质,一般暑假休息1周,寒假休息2周。他认为,“也许现在还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正遭受各种‘学术折磨’,但当有一日他们踏出校门走向工作,将会明白,所有这一切都是十分值得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折磨”,让他的学生努力进取并出类拔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15年博士生姜恒云获得IEEE光子学会最佳博士生奖,2015年研究生团队获得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等。“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他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行这一信条。

严于学术,让他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严格教学,让他培养了一位又一位高徒。对于科研和教学,他认为,两者本就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从学生那儿得到的想法,反过来思考后还会对指导学生有所助益。当然,尤其对年轻科研工作者,要同时搞好科研和教学也不容易,需要高效率,同时学校也要给予相应的条件支持和机制保障,对各种人才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佛家偈语是闫连山很喜欢的一种境界,也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水,就会有明月相伴;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无云,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相信潜心学术、专注育人的他,无论是面对荣辱还是得失、顺境还是逆境,心中都会有明月相伴、云天相随!

       人物简介:闫连山,男,工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IEEE光子学会杰出讲席奖 (Distinguished Lecturer Award)。现任美国光学学会(OSA)光纤技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十三五“光电子器件与集成”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曾主持国家基金重点、973课题、教育部/铁道部/四川省重大项目等20多项课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 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250多篇,包括8篇特邀综述论文,出版教材2部和学术著作2部,H-指数30;国际会议特邀报告30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共同主席或委员30多次,拥有13项美国和31项中国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