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政协报
作者:唐召怡
日期:2018-02-07
关注热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些表述很鼓舞人心,但不知具体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科研方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障碍?”省两会前夕,一位高校教师在网上发帖,提出了关于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惑。他表示,以往其所在学校的科研成果在与市场对接时,跟投资者打交道往往并不顺畅,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
会场声音——
杨维清(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首先我想厘清两个概念,创新和创业是两回事,应区别对待。有能力创新者,并非都能创业。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对于高校创新成果,需要有完善的通道帮助其转化到市场上,产生现实效益。
我认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科技成果拥有者和投资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科技成果的形成,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心血,所以科技成果拥有者不愿意将之贱卖。而大多数投资人却希望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成交,在短期内获取经济效益。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有专业可信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介入,发挥桥梁作用,切实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操作性做好评估工作,对科研工作者和投资人都是福音。我也正在思考这方面的提案。
我是在四川大学读的博士,后来又到电子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在在西南交通大学教学与科研兼顾。在川内3所重点大学学习工作多年,不论是自己还是周围同事的经历,都令我对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之类话题有更多的感触和思考。高校要想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需要培育自由的学术氛围。我很欣赏华为的做法,他们花重金养着一支科研队伍,为科研人员提供“玩科学”的条件,让科技创新有了原动力。我还曾经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做过一年多的博士后研究,接触到一流的科研条件和开阔的科研思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四川科技创新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张云书(省政协委员、阿坝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主任):我们做的科研虽然不是高大上的尖端项目,但很接地气。青稞是我们民族地区的特殊食品,青稞种植是阿坝州的特色传统项目,相关科研活动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能带动藏区人民增收,并改善当地人的饮食。我们的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品质育种、新品开发等方面。比如我们开发培育的紫青稞、黑青稞、褐青稞,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因此有不少企业主动来对接。我们培育的高原特早熟玉米,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品质好产量高,也很受市场欢迎。
我们有些科研成果已经被一次性买断,如杂交玉米等项目。目前我们总体感觉成交价格比较低,但不卖也不是办法。希望今后研发单位在与市场对接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积极牵线搭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从而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本报记者 唐召怡)
原标题:搭建桥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