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启动历史征程 (人代会随笔之三)
今天是代表团全体会议,几位代表发言,不约而同地谈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受启发,心中一动,觉得似乎有必要援笔谈谈这个问题。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现系“国家战略”,且为广泛认同,正在成为中华民族新世纪一场伟大的思想与现实实践,意义十分深远。但目前的讨论其意义指向一在对未来的深长期待,一在对当下技术产品的深度依赖。前者旨在重圆百年强国之梦,后者则以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为依归。毫无疑问,这是目前我们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国家战略最深刻的认识及现实基础,也是其能获得最广泛社会认同的缘由所在。显然,放飞梦想才能使民族摆脱大地的羁绊,让心灵沐浴灵性的光辉在天际翱翔!但是,我们不能忘怀,为了翱翔,我们又曾经放飞过多少梦想?因此,“自主创新”这个重大战略命题便须时时与历史对话,和现实互动,其间应有历史理性流淌,有历史智慧滋润,且能符合历史逻辑,科学、冷峻、理性,基于历史深度,而又能深入现实,使今天的实践因历史的深度注入而更加丰满、厚重和从容。“科学救国”——跨越百年的美丽梦想,直到今天才找到自己的现实支撑,但也是在今天需要对其作深刻的历史反思,因为只有基于对既往历史的审视、批判或扬弃,才有可能养成今天不可或缺的科学理性、科学精神和科学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当下技术产品的深度依赖盖缘由于近现代业经误读的西方观。清末,湖南人魏源曾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句话说明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心理。所谓“长技”即今天所说的“技术”,但效法西方“长技”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制夷”的企盼,其中的缘由我们想过吗?须知,一种来自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的“自主创新”思维,其内在属性却原本奠基于科学共同体原始创新的内在合力,包括将其视为生命的学术信仰、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符合科学理性的研究传统和具有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这种合力如百川入海,这“海”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基础研究”,其基本职能就是创造并生产知识,以其知识贡献催生知识成果、技术产品和社会生产力的渐次飞跃。当然,除这些以外,还有许多别的因素需要考虑,可仅就这些就足以让我们感慨系之——以中国源远流长的实践理性传统,我们能否呼唤科学理性、科学精神和科学智慧驻足中国?
中国科技和科研人员正面临历史的挑战,因为历史上我们就从没担当过社会发展的脊梁。虽然我们曾有深厚的人文传统,但这种传统也很少指导深刻的科学与思想实践。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科技的发展才因缺乏人文高度而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深度和广度。科学理性精神原本是人类最积极、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与精神活动,但我们却常常视其为形下之“器”,没有将其看作是天道、人伦、地理、制度、知识的现实体现,自然也不能体味其间所潜藏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信,那么借助科学赋予人类以自由便如天方夜谭,又何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真正地实现“自主创新”,实现一个大国苦苦的追求和庄严的文化承诺?
但“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毕竟启动了一段历史、一段征程,这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因这次历史的启动获得更有智慧的科学支撑,意味着中华民族与贫困落后的诀别,描绘着中国因科学而愈加独立自主的美好图景!
人大代表傅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