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人大代表 > 正文

“挂了号”的傅勇林代表

来源: 作者:统战科     日期:2007-03-14    

    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傅勇林教授受到众多高端媒体的追捧,并且由于在近5年来出色履行代表职责,3月11日同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7位全国人大代表受大会安排接受境内外媒体的集中采访。大家用"在全国人大'挂了号'"这样的特别称呼来报道这位连年提出高质量议案的人大代表,正是对傅勇林教授出色工作的最好诠释。以下是诸多媒体对傅勇林教授的报道节录。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话履职:本届任期不留遗憾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 十一日,八位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记者集体采访,各自就代表履职情况说了自己的感受。
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的李主其说:"人民代表的职责是神圣的,而且是有权力的。"他表示,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就要提出好的议案和建议。
"代表应该做到'三要':要有高度责任心;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善于思考。代表不光是要发现问题,还应该给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个思路应该是可行的、可操作的。建议提得不对头,也没有办法来落实。"李主其说。
来自云南大理的王瑛认为,来自基层的代表更应该反映民意,尤其是普通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过去四年,王瑛共提交五件议案、三十多条建议。"我感觉全国人大对代表的意见特别重视。过去三年,我每年提出来的建议都能成为重点建议,能够推进一些事情,促进一些工作,让老百姓知道这个代表是起作用的。"
辽宁的毛丰美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代表履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八届、九届全国人大的时候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十届确实感觉到了。对代表的要求高了,对我们加强学习也有推动作用。"
宁夏社科院院长吴海鹰认为,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是很幸运的事情,在这个位置上,她有着一种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届代表的任期还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还会继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自己最关注的问题写成有分量、高质量的建议,不为自己的人大代表生涯留下遗憾。"
    来自西部的高校教师傅勇林则表示,今年他会抽出更多时间跟农村的孩子们在一起,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发展,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孩子的今天决定他们的未来,而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共和国的未来。


傅勇林: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网易直播
来源:www.163.com  2007-03-11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各位能够准时光临网易两会期间的直播室,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傅勇林教授。今天我们晚上谈的主题是什么?
傅勇林:是叫做社会主义共同的核心的价值体系,主要是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特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我注意到我们的媒体,包括社会各界都有很多的看法,实际上我们也在做着艰苦而现实的努力,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度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给这个民族带来一种新的希望,一种创造的活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种软件,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里提到了我们要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近李长春同志就这个问题代表中央提出新的要求,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对硬件强调的比较多,但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件方面,就是软的构建方面我们强调少一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到网易和我们主持人一块儿共同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价值体系,谈谈它的具体的内涵,第二谈谈它有什么作用。
善良是我们共同要守住的价值底线
主持人:软的体系是不是就是理论?
傅勇林:可以说是理论,但是是在理论更深层次的东西,假设我们把这个价值体系比喻为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精神家园、心灵家园,一种精神必须驻守的地方,我想大家可能比较明白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体系指的是体系构建的价值观,一般的百姓可以理解为是非观,什么是对的,哪一个我们觉得不对的,比如早些年……
主持人:包括我们的道德体系吗?
傅勇林:它和道德体系不一样,它还在道德体系以下,还在更深处。比如早些年学校里说孩子特别勇敢,那个时候老师会给你一句评语,这是个人英雄主义。今天同样一件事,老师会说这个孩子特别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开拓精神,同样一个行为我们贴上不同的标签,这个判断从哪儿来,就是背后的价值观在起作用。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社会主义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它的重要性先要说清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公告里谈到八荣八耻等等这些东西,我想在这之外谈点个人的想法。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的价值体系它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化,在我们的道德、在我们的伦理、在我们的法制、在我们百姓日常生活以下的,决定着这个民族心理取向的东西,比如他认为这么做是对的,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个价值可以表现为善良的,这样做是善良的,这样做是不善良的,这样做是勇敢的,那样做是不勇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必须坚守的地方。这一套东西主要的作用,第一,它能够构筑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家园,靠着这一套东西,他才认同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构建一个民族家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通常说你是中国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身份证,我们可以拿出我们的工作证,医院可以说去验一下你的血,但是除了这些证明以外英文有一个词,我们称之为文化身份,文化身份就是说文化的角度确认你是不是中国人。我们今天所说的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从文化上确认我们是中国人。借助于文化上的勾连,借助于文化上身份的确认,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种民族的精神印章,借助于这一条东西,我们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讲的民族凝聚力到底是怎么凝聚的?从中国来讲,我们应该说在近现代以前,或者说我们现在回过头谈谈为什么中华民族是在世界几大文明相继瓦解、消失,中华民族现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什么到今天我们仍然立于东方,很大程度上靠我们深层的价值体系,总是能够回首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自己的心理寄托,找到随时能够重新出发的动力,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现在只是在表层探讨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在表层探讨要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其实都是表层的东西,关键是背后大家共同认同的东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特别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对构建今天大家所向往的和谐社会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价值。这也是我今天到这儿来一块儿聊这个话题最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核心价值,因为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平常也感觉不到,但是应该从我们的心灵中能够体会到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怎么建立的?
傅勇林:核心价值体系,首先是一个民族通过日常生活,特别是代代相传的是非,比如说国家的层面,可以表述成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比如岳飞母亲在他身后刺上精忠报国,这就是一种价值取向。作为孩子如果从小受到这种影响,这就是价值体系。尤其在儒家精神熏陶之下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也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我们通常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辈子就这几件事,首先是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价值取向从哪儿来的呢?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比如我们在《论语》里读到这些东西,最近我们看到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解说很火,里面传达很多东西就是我们这样民族基本的价值观,但是这些事情说起来比较长一点、远一点。我们大家一般所说的价值体系是什么?首先是善良,善良就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管着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东西,我们通常叫做道德底线,其实应该叫做价值底线。善良如果是作为一个人必须要守住的东西,它就是价值,如果所有的成员都认为善良是共同要遵守的东西,我们就称之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大家都坚守善良的基础下这个民族肯定是善良的,在善良价值上面我们还可以设置别的价值,比如勤劳、勇敢。以勇敢为例,我们守住善良,接着勇敢它就有意义了。这个价值体系是从善良一直往上走的,如果没有善良管住勇敢可能就不对了,因为歹徒也可以勇敢,首先应该是善良。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讲,这就是我们价值体系当中我们称之为的价值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讲,使我们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文化经过近现代几次的洗礼,特别是中国文化和西方国家跨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尤其是近20多年以来改革开放我们中国积极地参与世界跨国的对话,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在这种现实实践当中,作为我们中国人每一个份子,我们在这样一个历史框架里到底怎么做更好,这就涉及到价值选择。你选择那样做,我选择这样做,道路就不一样了。对于整个国家来讲,你选择做那样一个事情,那就会是那样一个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道路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可能结果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上讲,我们构建共同的核心的价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个价值体系前面还有两个定语,一个是共同的,还有一个是核心的,所谓核心就是一定要到最底层去的。我想共同两个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假设一个民族我们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群体,如果我们大家所遵从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不是共同的价值体系,那么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它的精神家园就可能会是分散的,或是四分五裂的,这个民族怎么可能有凝聚力,这背后就是缺乏共同的价值体系,这样的民族不可能有高度凝聚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尊重传统 尊重历史
主持人:应该怎么建立呢?到底我们最核心的这一块就是善良,还有其它的吗?
傅勇林: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公告里提到荣辱观就提到了,其次也提到了爱国精神,我们刚才说岳飞母亲给他刺字要精忠报国,这就是爱国精神,在公告里已经把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说清楚了,怎么构建呢?首先我们先说一下,第一,要尊重传统,要尊重我们在中华文明这个传统传承的过程中,这个民族三千多年为民族所共同认同的,也就是我们走到哪儿都能够确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东西要尊重。特别是这个民族的经典,这些经典是我们必须要读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给我们打上了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印记。一个民族总要面向未来,总要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到今天,对于年轻一代恐怕他们喜欢是走向明天,比如一个20岁的年轻人当他勇敢地走向未来的时候,他背后积淀了20多年的历史。历史既然是我们注定的宿命我们就摆脱不了历史,真正一个有文化、有智慧的民族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历史,而历史当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清楚哪些东西是真正确认了我们这个民族,确认了民族的精神力量、确认了民族的文化身份。我想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要尊重的是,除了传统以外,第二个就是尊重历史。一个历史主要是两个东西构成的,一个是历史事实,还有一种是历史观,或者历史的观念,两个东西合成了我们所称之为的历史。在历史当中有两个东西,他们合为一体称为我们构筑这个民族的历史,这当中有一些历史观,和这两个东西所构成我们这个民族所必有的历史感,这是很重要的。没有历史感的话,我想可能相对比较浅,我们就很难形成对现实的洞察力,我们就很难形成对现实理性的洞察力,很难形成我们对目前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以及社会变革当中我们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就很可能只会就事论事。当然很重要的一条,假设没有这种历史感,我们就不知道我们的价值观在哪儿,我们也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也不知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能足以体现这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智慧,以更加科学的方式、理性的方式促进整个民族,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得以发展。
《论语》是民族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的源泉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传统,比如说历史名著有非常非常多,五千年的文化有非常多的名著留下来,我们都应该继承吗?很多人找不到方向,从传统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化,或者说这些内容是否也应该经过挑选呢?
傅勇林:对,问得好,是这样的。实际上历朝历代留下来的东西,应该这样讲,它很多都是对我们原来经典的认识、解释、个人学习体会,或者借助于今天的解释当下的生活以后提出的看法而已,真正我们读的还是这个民族最最基础的,我们称之为原点,也就是说这个民族最早的那几本,特别是先秦诸子百家的老子、庄子,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为什么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面讲《论语》引起轰动,他讲的东西正好涉及到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源泉的部分,只不过我们大家不太注意。我看了以后对于我做《论语》有帮助,那个人看了以后对我工作有帮助,但是实际上他讲的就是《论语》,《论语》就是民族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的源泉。
主持人:因为这是非常非常多,《论语》是属于儒家这一块,《庄子》、《道德经》再后来的佛经也传到中国,对于这些很多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们怎么去选择呢?您刚才提到要共同去创造我们核心价值,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经典,或者说您所说的原点,有大部分的人选择《论语》,一部分人选择《道德经》,一部分人选择佛经,可能有人喜欢看《庄子》,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完全学习一部著作,如果完全学习一部著作可能也不大对。
傅勇林:你提出的是对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一定要在了解这些经典的基础上,特别结合当下的生活,现实生活很可能是一种尺度帮助我们对这些东西做出选择。一定要讲现实生活,因为现实生活可能碰到各种问题,所以最好是海纳百川的态度,我现实生活中碰到这个问题,如何做出比较科学理性的判断,决定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恐怕需要你看看到底哪些是帮助你科学睿智解决这些问题的,而不是死抱着一本书,这是不对的。第二,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可以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但是在这样的时代里也会锤炼出新的价值体系,比如现在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相信网络的力量,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价值。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也是随着历史、现实,特别是现实生活会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而一个睿智、聪明的民族总是以海纳百川的态度,使自己的价值体系更加全面、丰满、深刻,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读书要读最原始的那本书
主持人:我们还是要问到一个问题,你提到更多是精神层面,我们要提到实际操作层面,大多数人对古汉语知之甚少,对读《论语》有很大的困难,如果读白话文,由于众所周知,很多大家都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解读,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观点,我们怎么辨别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论语》,这怎么才是一个重现的《庄子》?前段时间有十名博士联名抵制于丹,要求于丹公开道歉,表示也有部分人不同于于丹解释《论语》。我们怎么选择一个大家?
傅勇林:刚才其实我已经讲了,我觉得体会自己的经典,揣摩自己的经典,这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当中任何一个份子应该尽力为之,因为经典总是一个方舟,总是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神动力,总是能够让我们重新上路,就普通人讲,实际上大家都是普通人,我觉得在读书这个问题上还是要读原点,也就是说最原始的那本书,而不是读后来这个人解读的书,比如你刚才说每个人都会加进自己的一些东西,可能会产生我们很难想象的结果,所以最好是读原点,在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阅读障碍,但这很正常,毕竟是中国字,特别是我们可以读一些汉书,在汉代经过他们的解读,因为那时候离现实并不太远,可以借助他们的一些注释或许能够帮助我们部分的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原点,特别是亲近我们的原点,它不一定非要特别的现实要去把整个书怎么怎么读,我觉得中间能够体会一句话,就三个字,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几个字总不至于不懂吧。比如老子《道德经》里面的一生二、二生三,这总不能不懂吗?我们现在倡导的让我们过得更聪明一些,让我们的文化体验和生活体验更加丰厚、滋润、富有诗意。一个不太聪明的人,或者说没有这种精神操练过的人,他可能成天生活在万物之中,每天忙活着各种事儿,他看不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不会善于从万物中找到三,更聪明的人从三中找到二,再聪明的人从二找到一,更聪明的人找到道德。道有什么用处呢?它的确可以让我们能够驾驭万物,古人讲置一喻万,拿着一个道理就可以驾驭万物,而一般不聪明的就陷在万事万物里,聪明的人就可以借助道置一喻万,通过这个道理锤炼我们的思想、锤炼我们的境界,你就知道这样做可能更好一些。某一天你知道怎么样做更好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起作用了。
主持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包含的文化,时代也在进步,原来古代的古文中慢慢走到现在,从哲学发展到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在进入中国,从现在来看,我们是否应该怀着一种进步的眼光,现在这种东西也不一定完全是不好的,我们的原点肯定要加上现代的东西,因为现在年轻人是构建核心价值的核心力量,他们可能更愿意读现在的读物。在这两者之间我们怎么判别?
傅勇林:刚才其实我已经讲到这个问题,我讲了三点,一个是著作经典、提炼经典,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一定要立足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就是一种尺度,它会自动地调整我们对价值观的选择。第三,一定要放眼世界,特别是因为我们毕竟是要走向未来,因此对于未来产生深远的价值也是我们需要加以重视的。特别是中华民族有强大的包容力,我们要海纳百川,我们从来不拒绝吸收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精神文明,我想这三者应该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到的问题。至于说我们面向未来的生活,或者现在的年轻人未来总是他们的,但是未来总是从今天出发的,所以现实作为一种尺度调整我们的价值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总是从昨天过来的,历史就是一段时间流,抽到断水是断不掉的。
主持人:您刚才所说的我们感觉是一个理想的情况,当然您的学识非常渊博,读过很多很多古书,从古至今很多的名著您都读过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读到这么多书,您刚才提到我们要共同构建。您刚才说从小教育孩子教育善良就可以了,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教育其它人,怎么从这些经典著作里抽取原点灌输给不会读这么多原著的人?
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要立足于生活实践
傅勇林:其实我们刚才已经谈的就是这个东西,我想除了书本,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就是现实生活,百姓的日常生活。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跟我们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回顾以前很多传统的时候可以看出来,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实际上每天都在创造着,同时也在利用着他们认为是正确的价值选择,当然这个话我现在不好说,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你总能感觉到我们现在年轻人所缺的一些东西,我举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春节前给一个86岁的老人拜年,老人一个人住在家里,孩子不在身边,老伴也过世了,我约的是下午四点,我三点五十八分敲门,我敲门老人就开了,明摆着他看到钟快四点了,早早的就在门口。他让我进门坐,我注意到茶几上茶水、瓜子什么都准备得好好的,这件事对年轻人来讲是太简单的,但是我们很难做到,而且看不到背后所谓的价值观所导致的为人处世的儒雅之风、淡定之风,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怎么会想到比自己年轻多的人到家里做客,他会想到要早早地准备好,因为我年纪大了,行动不够迅速,不能让客人等得太久,然后是谁走先谁走后。人的所有的这些生活、这些行为,日常生活当中就蕴含了价值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就是一个一个家庭构成的,每一个家庭我们都有爸爸、妈妈、孩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这些问题。同样的事情,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在英国见到的一个事情,我们通常以为国外的孩子会非常的自由、开放,或者是怎么怎么样,但是其实的情况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我记得有一次到一个英国朋友家里做客,正好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六七岁,一个十来岁的样子,我进屋到我吃完饭,两个孩子没有声音,非常有礼貌,为什么形成有礼貌的习惯,主要是教育的结果,他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周围的邻居认为我们这样生活才是对的。孩子和大人在一块儿吃饭,你不能在桌上闹,所以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的是一定要立足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我碰到一个韩国的,一位韩国的朋友请我吃饭,把他七八岁的女儿和一个四五岁的儿子带来了,我从一开始吃饭就注意到了,我们不一定认同这样的做法,但我们认定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从一开始吃饭,他的爸爸妈妈,他随时用自己的眼睛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弟弟有什么需要,这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肯定是他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至少他关注自己的亲人随时有什么需要,随时为他们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或者应该做的事情。你说什么叫价值体系呢?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日常生活就这么积累下来、修炼下来,然后它就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民族。
主持人:一个是国外的例子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
傅勇林:我只是说这样做,我刚才说的,通过这件事主要说明一条价值体系实际上在生活之中。
主持人:你只提国外的例子,是不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核心现在出现了紊乱?
傅勇林:也不能这样说,只能说不同的价值体系发生了碰撞,让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至少出现几种情况,一情况是发生了碰撞,人不知所措,还有一种情况,其中一群人守住这块,那一群人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但是终归我们是一个民族构成的一个群体,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民族你守着这一个价值体系,他守着那一个价值体系,我们谈不上构建民族的凝聚力,更谈不上构建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说的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参与世界跨国对话、积极参与世界城市分工,让我们国家变成伟大、强大的国家。我们四个字"人心涣散",怎么做事呢?
主持人:在我们近代最后一次民众有完全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哪个时代,为什么到现在您说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有些紊乱?
傅勇林:不单是今天,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的时间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比如在13岁到19岁的孩子,比如到了40岁、50岁我们会说这个人很稳重、很成熟,或者很怎么样,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在这个阶段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青春期的躁动,或者是逆反心理,或者这样那样一些问题,你会发现人在那个阶段所能碰到的问题仍然在碰到。所以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段里总归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不是说今天才有。明朝中叶,你会发现那时候的商业很发达,包括文化创作也很发达,那个时候西方的文化也传入中国,再看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当然资料未经过考证,不一定很准确,东汉末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文人的核心价值也不一样。我们知道的,我们今天所说的是作为一个个人的价值选择总归会有个体差异。我们今天所谈的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是由很多个体构成,个体的价值体系有差异,作为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的价值体系。比如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相信大家不会反对的,有很多的价值选择,这个人说我要静,那个人说我要动,这个人说我要积极地进去,那个人说我要过安静的日子,个体是有差异的,但是这种个体差异并不妨碍大家共同认为善良是我们共同要守住的价值底线。
信息其实不一定是知识 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
主持人:共同的一点作为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我们又回到这一块,除了善良,您觉得现在我们的核心价值还有哪些呢?是不是现在社会发展太快,所以我们的核心价值现在除了善良凑不到一块儿了?
傅勇林:善良是价值的底线,实际上一个民族整个的价值体系包含的元素是很多的,在众多的元素当中可能这个人偏向这个东西,那些人偏向那个东西,作为底线的东西是要守住的,但是往上走是有区别的。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太注意先后的逻辑关系,或者不太注意上下的领属关系,我们不要更多的说这个东西,而是善于从生活当中、从平常的日子当中尽可能体会我们做人应该坚守的东西,而应该坚守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
主持人:是我们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傅勇林:对,刚才我说的老人不让客人在外面等着,待客之道,表面上我们只是认为这是一个动作、行为,实际上背后就是一种选择,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他才可能做。但是别人有可能觉得客人来了着什么急,慢慢等着。
主持人:可能这些老人在他们年轻时学这些规则的时候,他们可选择的余地不多,现在我们在进入一种爆炸化信息来源的时候,多种的信息来源可以冲击我们年轻人,他们在选择的时候有很多种选择。
傅勇林:这是一个表面的现象,但是我觉得不能拿信息的爆炸来作为托辞,让我们来拒绝。
主持人:最起码让年轻人眼花心乱。
傅勇林:问题在于我们忽略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在眼花心乱的同时我们已经混淆了三个东西,信息、知识、智慧,我们完全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我们没有闹明白信息其实不一定是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的确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问题说过来,当然也跟很多问题相关,包括我们的教育,因为我们的教育现在也主要在传输学生一些知识,说来说去都是知识。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知识当中很多是信息,我们并没有进行过滤甚至认真的筛选、确认,我们把一些信息的东西给学生,学生觉得这些是知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搞清楚信息、知识之间的区别,认为信息一定会变成知识,或者认为知识一定是智慧,实际上这三者是不一样的。信息爆炸、眼花心乱,这还是要历史的看,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是很精彩、很丰富的,只可能有一部分被代换掉了。假设历史能够倒过来,他们也会觉得咱们现在的社会非常的贫乏。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足不出户,因为有网络,大量的孩子整天守在网络上,你失去了大量与自然亲近的时间,以前的人可能觉得现在日子过得太单薄了,整天守着那个东西,人怎么不活动呢?怎么不去亲近山水呢?怎么不到野外踏青呢?或者说怎么不能用非常诗意的东西认真体会自然呢?难道你说那些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吗?难道只有网络才是精彩的生活吗?
主持人:您更多提到精神层面的。
傅勇林:价值体系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您在最后能不能给我们总结一下精神家园的核心价值怎么建立?我们平常生活中遵守哪些或者不遵守哪些才能建立我们的核心价值?
傅勇林:我实际上已经说得很清楚、很简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最简单的做法,第一,亲近原点,第二,亲近现实生活,平常的日子当中就有价值体现。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如何构建价值体系,还有第三条,一定要面向未来,要着眼未来,但是同时要知道,未来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从今天过去的,所以无论是面对过去,还是面向未来,现实的起点、今天的日子永远是我们构建精神家园,构建我们精神和心灵可以驻守的地方,让一个民族更加有自信,让我们更富有智慧,能够智慧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主持人:您看我这么说是否正确,任何一个中国人他的背后都是有中国丰厚的历史在支撑着,但是每一个中国在现今社会中我们又在不断接受外来信息的冲击,如何去伪存真,留下真正对我们有意义的信息,最后转变为知识,升华为智慧,构建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才是我们今天年轻人所应该做的。
傅勇林:因为你就是年轻人,我相信你最后的总结会让更多的年轻朋友所认同。
主持人:看来还是有错误。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傅先生到我们网易做客。


人大代表傅勇林:教育均衡化要尊重差异和现实
腾讯网直播
主持人芬芬:亲爱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准时关注我们腾讯网两会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芬芬。在我们今天访谈过程之中,话题不知不觉与教育有关了。在前两届两会上,教育话题已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热点,尤其是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化发展,是代表们和委员们呼声最高的。在我们直播室里面请来了一位嘉宾,将由他谈一谈通过总理工作报告,来反应我们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话题。为大家请来的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傅勇林代表。欢迎您。
傅勇林: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芬芬:很高兴邀请您过来,我们看到前段时间您到媒体作客,谈到了有关于幸福感,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教育均衡化发展。大家平时比较容易说到两个词汇,就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化发展",您觉得这两个词他们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傅勇林:相对而言教育公平可能更为通俗一点,而是一般老百姓更能接受一点,而教育均衡化发展更科学化一点,更能体现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这次应腾讯网邀请,是从总理工作报告出发,来解读我们国家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我也感到很高兴。
主持人芬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关于均衡化发展,具体凸显出来了哪几个方面的亮点?
傅勇林:首先要说清楚什么叫均衡化发展,均衡化首先是在尊重差异基础之上,成比例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说要尊重差异,然后成比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就是说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差异,比如说我们东部的教育和西部教育的差异,比如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差异,还有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要尊重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里面特别有这个"尊重差异"这几个字。尊重差异本身就是在尊重历史,同时也是在尊重现实,在尊重差异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科学、理性、冷静的态度走向未来。
主持人芬芬:首先必须肯定差异的存在,我们要尊重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安排这个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
傅勇林:对,所以尊重差异是很重要的前提。第二个就是关于成比例,是指假设我们教育目前可能存在一些不太均衡的地方,可能就会存在ABC三种情况。我们首先尊重ABC之间是有差异的,其次我们现在不需要也不应该把A拉到B,然后把C也拉到B,把A好的东西,好的资源拉到B,大家都到B去,这样的结果可能是我们原来的优质资源A变成了B,优势没了。
主持人芬芬:在我们的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大家觉得某一种模式比较可行,就完全照搬?
傅勇林:这是一个观念。一般老百姓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这个公平的时候,总是想我比他差了,为什么不把这个资源给我呢。均衡化就是尊重差异,大家都前进。就是说ABC都前进。假设我们现在A是80%,咱们往90奔,B是50%,往60奔,C是40%,往50%奔。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历史、现实的重组各级各种机缘的机会,可能C经过发展变到A上面去,这有可能,但不能人为地把A削掉,挪到B那儿去。然后C也变成B。然而这个比例关系却破坏了,比例就是一种差异。我们从教育发展来讲,我们的确需要这种差异,而这种差异又赋予了不同阶段的教育,包括教育机关,各级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所以我们先要把这个均衡化概念搞清楚,而后再来说第二个概念,就是关于公平的问题。 公平应该有一个前提,公平应该是在公正原则支持下的公平。如果没有公正原则的话,就是像刚才说的,都混在一块了,变成B了。
主持人芬芬:教育的公正原则如何确立?
傅勇林:假设有一个五个人的单位,到年终的时候发一点劳务费的时候,如果我们以一般的公平来说,可能五个人发一样多的钱,这个就很公平了。但事实上这个公平是以牺牲公正为原则的,这种公平对于激发创造活力,激发我们的激情,乃至我们所有的创造来讲,会扼杀这样一种创造,因为大家都一样了,就是把那几个牺牲掉了,因为五个人肯定不一样,比如说有优秀的,或者是相对不足的。所以真正的公平应该是首先在公正原则支持下指导下的公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主持人芬芬:不是完全的平等。比如说吃多少,大家就按照几个人来分。
傅勇林:对。这就是我们原来所说的平均主义,或者是大锅饭,大锅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创造、激情、卓越的瓦解、消解,甚至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牺牲。所以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了,我们再带着这些概念再来看看总理的工作报告。
主持人芬芬:今年的工作报告当中,您觉得哪几个方面特别明显的体现到了往教育均衡化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
傅勇林: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说的,包括我们这几天也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在审议过程当中确实有一些感触,也比较高兴来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想到的,包括接触各个人大代表过程当中给我的一些启发。总理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是提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这一块,其中还有教育这一块,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重视。一个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来统筹协调我们今年的教育,或者说今年乃至明年,或者以后的教育,这是一个统筹,就是均衡化的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之上成比例的,尤其是讲究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结构性发展。并不是说高等教育是我们的发展,然后什么都往高等教育这一块发展,或者说明年是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又往这方面发展。不是这样的。而中国现在是以更加新的姿态来跨入这个时代,进行世界的分工,同时我们也做着自己的独特贡献。在这个过程当中,教育有前所未有的重担,所以应该在结构比例比较适当的科学的设计基础以上出现的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所想到的几点都想到了,包括城市里的教育、农村教育。从分类来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谈到了,基础教育也谈到了,高等教育也谈到了,没有只说这块,那块不说,或者只重视这块,那块不重视。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比例下面我们注意到,在中间特别强调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且总理特别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和历史任务"。
主持人芬芬: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傅勇林:对。比较科学而且成比例,还要尊重差异,你各做各的,别混为一谈。比如说中等职业教育,就别想将来要升职业技术学院,或者是再升大学,你就是这个。基础教育就是这个,那么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又分开来说。第二个特点,总理或者我们本届中央人民政府有一个特点,善于用数字说话。这些数字都很重要,一个是我们在普通本科高校,在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今年中央财政支出要由去年的18亿突然一下子增加到95个亿,明年还要到200亿,不得了了。我想说明这些数字…
主持人芬芬:说明了国家投入的决心。
傅勇林:对,是一种导向,也体现了战略指向。只是没有跟老百姓说这是一个战略导向,但国家投入了这个钱,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大家也都需要重视。同时我们的教师,以及将来可能会进入这些学校的孩子们会感到振奋。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和战略取向,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块来讲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发展来讲重要意义在什么地方呢?第一可以促成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可以有助于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三可以保证我们比较充分的就业,第四可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合理的规划。为什么一下子从18个亿变成95个亿,后面还有200亿,就是有这样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主持人芬芬:有这样一个背景在里面,然后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
傅勇林:对。而且都点到了,并且这个点到是通过数字表明国家在教育均衡化发展上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战略取向是什么。中国目前实际上应该说我们还处在前工业时代,我们除了要发展高科技,或者知识经济,主要还是要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得好处就是给你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这点作用。其次,我们现在如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的科学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技术人才,真正把中国变成世界的制造基地,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像我们的技术装备、技艺、工艺品,实际上都是因为这些人才不够。如果有了这些优良的人才,我们就会有优良的工艺。就是说各个结构总理工作报告都考虑到了,包括高等的怎么弄,中等的怎么弄,然后还是分比例的,是根据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国家的战略考虑,尤其是重点关注了职业技术教育。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今年更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全免了。


四川代表在集体采访会上说履职
来源:四川日报 2007年03月12日
他们8人折射2978名代表风采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谭江琦方晓哺胡敏)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今天迎来8位"明星"---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8位全国人大代表。由于在近5年出色履行代表职责,他们受大会安排接受境内外媒体集体采访。 
四川代表团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傅勇林是其中一位,他在采访会上回答了本报及其它媒体提问,讲述了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追求的履职感悟和情怀。
四川代表说履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来源:成都商报 2007年3月12日第3版要闻
由于在近5年出色履行代表职责,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8位全国人大代表受大会安排接受境内外媒体集中采访。四川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傅勇林是其中一位,他在采访会上回答了媒体提问,讲述了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追求的履职感悟。
"这个人,在全国人大是'挂了号'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主席台上的一个人,低声对记者说。他指的这个人,是四川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傅勇林。
"挂号"的原因并不复杂:由于傅勇林连年提出高质量、针对性强的议案和建议,全国人大多次邀请他参加调研活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交流提高议案质量的经验。今天,他不仅代表四川,也代表几千名人大代表,向媒体畅谈履职心得。
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傅勇林经过深入调研,提出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议案。就业中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相貌歧视等等,都是他坚决驳斥的不公平行为。为此,他连续三年提交此项议案。
傅勇林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十几天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就业促进法(草案)》。这个提法和当初提出的《反就业歧视法》比,法理上更具有积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法律能从制度层面真正促进就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部法律草案中,反就业歧视首次写入了我国法律条文。
从就业入题,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怀傅勇林成为一个有心人。几年来,被征地农民安置问题、国土保护问题、国家文化安全问题……都通过他传递到共和国的最高议事殿堂。
傅勇林认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通过自己的理性观察和学习,吸收全世界文明成果,紧密联系人民意愿,提出一些有深远影响的议案和建议,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傅勇林说:"我想更多地走到乡下,和农村孩子们在一起,关注他们的发展。知识改变命运,他们的今天决定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共和国的未来。"
四川优秀代表说履职:想为农村教育尽力
来源:成都晚报 2007年03月12日
"这个人,在全国人大是'挂了号'的。"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里,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主席台上的一个人,低声对本报记者说。
这是大会安排8位优秀履职代表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的现场。他手指的这个人,是四川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傅勇林。
"挂号"的原因并不复杂:由于傅勇林连年提出高质量、针对性强的议案和建议,全国人大多次邀请他参加调研活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交流提高议案质量的经验。今天,他不仅代表四川,也代表几千名人大代表,向媒体畅谈履职心得。
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傅勇林经过深入调研,提出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议案。就业中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相貌歧视……等等,都是他坚决驳斥的不公平行为。为此,他连续三年提交此项议案。
他的努力有何效果?本报记者抢到一个为数不多的提问机会,抛出上述疑问。
傅勇林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十几天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就业促进法(草案)》。这个提法和当初提出的《反就业歧视法》比,法理上更具有积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法律能从制度层面真正促进就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部法律草案中,反就业歧视首次写入了我国法律条文。
从就业入题,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怀傅勇林成为一个有心人。几年来,被征地农民安置问题、国土保护问题、国家文化安全问题……都通过他传递到共和国的最高议事殿堂。
傅勇林认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应该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中国正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理性观察和学习,吸收全世界文明成果,紧密联系人民意愿,提出一些有深远影响的议案和建议,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只剩最后一年,如何站好最后一班岗?当一位中央媒体的记者发出此问,身为西部高校教师的傅勇林说出下一步打算:用这一年为西部农村教育尽一分力。"我想更多地走到乡下,和农村孩子们在一起,关注他们的发展。知识改变命运,他们的今天决定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共和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