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1月26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四川省重点工作的一个安排布局。其中,培育新动能,四川省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意味着我们将在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中国高铁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这张名片在海外闪亮的背后,是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崛起。轨道交通产业是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四川,《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已明确:四川将全产业链发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重点引导新型制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成“行业引领、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高地,到2020年,全省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不含物流运输业)达2200亿元,到2025年达3000亿元。2015年,这一产值是1100亿元。
发展壮大轨道交通产业,四川优势突出。在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教授看来,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完整,有以西南交通大学为支撑的强大科研实力,有以中铁二院等设计单位为主的核心设计能力,有中铁八局、中铁二局等建设单位的工程建设实力,有成都铁路局、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应用维护支撑,有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淀的整车制造基础,更有现代有轨电车、城际铁路建设等后发优势。诸多优势集一身的四川,完全有实力、有能力建设成为世界轨道交通科技研发高地和产业集群重镇。
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教授。
但要建设成为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高地”和“重镇”,四川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此,徐飞提出4点建议:健全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将轨道交通产业确立为四川省优势产业;打造千亿级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面向未来抢占轨道交通的技术高地。
作为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科研力量,西南交通大学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徐飞表示,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已经研发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制式轨道交通,如新能源空铁列车,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无线传能轨道交通等。其中,新能源空铁列车已可商业化,其他项目的工程化产业化也在积极推动过程中。“希望这些新技术项目,能在四川立项,建立示范线,从而推广至全国全世界。”
将轨道交通产业增列为四川优势产业
面向未来抢占轨道交通技术高地
为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徐飞提出建议。“健全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徐飞认为这个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可建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领导小组,下设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推进办公室,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交通强国”战略的部署要求,以及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错位发展,统筹谋划和推进轨道交通产业的各项工作。
其次,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徐飞建议,明确将轨道交通产业增列为四川省“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的优势产业,或者在四川“7+3”产业布局中,增加轨道交通产业,变为“7+4”,以实现产业强省。“我们经过测算,在‘十三五’期间,四川轨道交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至少可达3000亿以上。”徐飞说到,其中,成都还将打造成为西部第一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为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徐飞建议,四川可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基金支持轨道交通产业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创新轨道交通国资创投管理机构,引导符合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建立跨部门的财政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机制,统筹使用各类轨道交通科技投入的专项基金,甚至还可以建立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券制度,以及轨道交通公共产品的购买制度,开展补助政策的试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科技力量尤为关键。徐飞建议,四川可面向未来,抢占轨道交通技术高地。具体怎么做?徐飞谈到,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等平台为依托,突破下一代高铁铁路、高速磁悬浮交通、超高速轨道交通、大轴重重载铁路、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等前沿技术,建设“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式的创新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同时,以创新来牵引轨道交通产业。特别是用系统性的创新技术,如第二代常导磁浮列车、真空管道轨道交通、虚拟轨道列车等,来整体牵引四川省未来的轨道交通产业。
此外,还可力争在川建立集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为一体的“轨道交通全国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形成“核心企业—配套型企业”的产业集群,打造“产品+服务+技术+资本+管理”的整体发展模式,促进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多点、多极、全局发展的新型格局。
徐飞接着说到,建议四川抢占轨道交通产品计量、标准、认证、检测检验一体化(NQI)国内、国际高地,积极争取“轨道交通质量基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轨道交通标准认证创新基地”建设,通过代表我国西部区域的轨道交通产品的“JRCC品牌认证”采信工程建设,提升产业聚集生态环境改善,聚集相关产业;通过“标准和认证”的牛鼻子,为“四川制造”的轨道交通产品走出去保驾护航。
西南交大研发“硬科技”新制式轨道交通
提供更高品质的出行方式
作为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科研力量,西南交通大学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能源空铁列车,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无线传能轨道交通,在采访中,徐飞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五款新制式轨道交通列车,这些充满“硬科技”的科研成果,投用后将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的出行方式。
新能源空铁是指以锂电池动力包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世界首列新能源空铁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联合中国中车、中国中铁、攀枝花钢铁公司等7家大型国有企业协同研制,是一款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新能源空铁无废气污染和电磁辐射,运行噪音大大低于轮轨噪音。同时新能源空铁的轨道梁架设于空中,占地少,不会影响地面既有道路交通布局。“目前,都江堰至青城山山门的一条新能源空铁线路已经立项,未来游客去青城山便可乘坐这一新型轨道交通。”徐飞介绍,该项目总里程约9公里,总造价为1.3亿元,一年便可完工。“它投运后,将为成都打造一条科技旅游新线路。”
中低速磁悬浮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也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最先进的技术。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能效接近地铁,而成本只是地铁的三分之一,转弯半径小,没有噪音,节能。中国首列商业运营的第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已于2015年12月26日在长沙开通试运行。徐飞透露,由西南交大轨道交通研究院罗世辉教授团队主持研发的速度140公里/小时、转弯半径可小到50米、造价为1.5亿元/公里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经来了。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将尽快启动成都西河至洛带的磁浮试验线工作,为成都市在新制式轨道交通产业化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这条磁浮试验线,将采用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高温超导磁悬浮车是一种悬浮和导向不需要电源、不需要控制的自稳定悬浮系统,它通过车载块状高温超导体与磁性轨道之间的电磁作用力实现车体的稳定悬浮。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具有自重轻,结构简单,制造和运行成本低,安全舒适,节能和无电磁污染等独特优点。徐飞介绍,新技术成果来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旅游观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轨道交通及可能的超高速真空管道运输及发射领域均有重要应用前景。因此,他建议,四川可先期建设一条长2公里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示范线,线路采用高架形式,两节车编组,额定载客人数100人,悬浮高度10-15mm,最高运行时速160km/h。“开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示范线建设,使高温超导磁悬浮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带动我省包括科学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稀土产业等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徐飞表示。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采用氢气为燃料,通过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电化学反应来发电,其排放只有纯洁的水,因而清洁、环保、高效(比内燃机提高效率10%左右)。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续航里程长,续航能力超过车载储能有轨电车。“因此,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是一个典型的新能源、新制式新型城轨交通,已成为本领域研发的重点和热点,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徐飞谈到,该项目为西南交大牵头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世界首列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目前全球尚无一条成熟运营的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线,急需在省内建立一条10公里左右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示范线”,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关键技术,推动项目工程化与产业化,占领本邻域的技术制高点,带动四川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全氢能产业链和新能源城轨交通产业链的发展。
无线传能技术,是将能量通过在轨道上敷设感应线圈,耦合到车上的接收感应线圈,再经过电力电子变流和储能技术,给列车提供牵引动力。徐飞介绍,目前,无线传能技术已成为新制式轨道交通研究的热点,国家十三五“先进轨道交通”重点研发计划,专门设置无线传能课题,由西南交大牵头,研制功率500KW,静态效率大于90%、动态效率大于85%的有轨电车,预计2019年完成项目研究。“目前,虽然西南交大已建设了一条小功率的科研试验线,但国内尚无大功率的无线传能工程实验线。”徐飞建议,为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动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使该项技术成果落地四川,急需结合国家项目,加紧尽快立项在省内建设一条无线传能工程实验线。
校地合作打造“环交大智慧城”
建议将其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核心区域
当这些“硬科技”新制式轨道交通建成投用,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出行方式,更是为“智慧城市”建设增添智能交通这一重要因子。为将校地合作推向深入,西南交通大学与成都市金牛区将共同打造“环交大智慧城”。这里,将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方向,以“智慧经济”为主题,通过核心产业层、配套服务层、要素支撑层、空间载体层的持续优化完善,着力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的环交大智慧经济圈。
该区域重点培育的三大特色产业,就包括轨道交通。徐飞介绍,通过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建设,加大研发设计、工程总包、运营维护类企业招引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轨道交通关联企业各自优势,整合资源,推进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大力推动区内涉铁企业与中电10所、中电29所等进行军民融合跨界发展,积极支持军工科研单位参与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扩宽尖端技术应用领域,打通军民融合发展通道。
同时,金牛区也将支持西南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及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探索,着力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紧密对接电子10所、电子29所,推动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紧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着力培育和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条,力争引进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轨道交通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为建设好“环交大智慧城”,徐飞建议,争取将轨道交通产业列入重点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将“环交大智慧城”作为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核心区域,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争取市级层面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研究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支持“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加快发展,在推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一带一路”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来源:四川新闻网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