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农工党吉林省委会调研环保产业发展。
这几天,华北地区迎来一波霾红色预警。“寒流来时,天气转冷,空气变得清朗;寒流过去,气温回升,雾霾却又来袭。”每到冬天,我国不少大城市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GDP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此同时,空气、水、土壤、植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尴尬。
粗放的发展方式,也让我国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些生活必需品却成了“奢侈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本报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不少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专家学者,他们建议,让环保产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
共识 生态不能成发展短板
环保部近日通报显示,针对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的城市已达23个;17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通报说,由环保部派出的13个督察组已经已于12月16日全部到位,并已展开督察工作,重点督促检查各地重污染天气预案启动和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各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并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此次由雾霾引发的空气污染预警,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但这块心病同样,一直盘踞在人们的心头。有关部门不断采取行动,希望改变“治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但成果并不是很明显。很多地方在面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抉择时,把选票投给了后者,这让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全面发展的短板。
所幸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备受重视,并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一环。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应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这些理念在12月初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得以很好的体现。规划中提到的环保产业,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5年底,环保产业产值已达到4.5万亿元。这让专家们对环保产业的前景颇为看好。有专家甚至提出,应将之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现状 环保产业依旧薄弱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后,环保产业有了政策和资金的双重助力。业内预计,未来十年,环保产业增速有望达GDP增速2倍以上,“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7万亿元,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虽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但环保产业的发展,牵涉到政府环境管理执法、环境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市场服务模式、产业市场化程度、资本市场的发育、潜在需求市场向现实需求市场的转化等因素,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是不同于其他产业门类的一个特殊的产业,需要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才能够快速发展。” 民革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说。
作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温香彩认为,总体来看,环境服务市场还没有完全释放。尤其是环境服务市场缺乏考核机制、融资成本过高、投融资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民革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孔维克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可以通过促进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等,支持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目前主要问题体现在缺乏专门法律和中长期战略规划、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环保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偏弱、环保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4个方面。”他说。
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表示,发展新能源、节能低碳产业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既是节能减排的硬约束,又是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机遇。推进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是广东环保工作取得不俗成绩的一大保障,而这也正是环保产业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所欠缺的。
而在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看来,融资可能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最大问题。“钱不够,投资额度也比较小,面临着四重困境。”王金南指出,环保产业投资需求巨大,财政资金难以保持持续和匹配,大量社会资本难以与环境保护需求融合,见效很慢。
期待 多措并举助力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虽然让人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光明未来,但前途依旧漫漫。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存在的法治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内部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也考验着党和国家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
“政府带头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只有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提出,国家应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全局出发,在政策层面给予大力引导和支持。
温香彩认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新政策新措施,全面推进了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环境法规制度政策标准规范在不断完善,环境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环境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责任也层层检查落实,这些为环保产业提供便利的措施应当坚持并不断完善。
这与鲁修禄的观点不谋而合。鲁修禄透露,广东省在调整环保产业结构和创新方面下大力气的同时,执法力度大大加强。“去年全省出动的环保执法人数是过去十年的总和,这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他说。
孔维克也建议,国家要加强对环保产业的相关法规和战略规划建设,尽快制定并出台《环保产业促进法》;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在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王金南则建议,构建环保投资回报机制,采用向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的付费方式和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鼓励环境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加快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没有标准,没有执法就无法谈环保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