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要闻 > 校内新闻 > 正文

我校无党派人士支锦亦教授在省党外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来源:   日期:2018-11-28    

11月26日,省党外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座谈会暨四川知联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成都召开。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魏在田,四川知联会会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出席并讲话。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支锦亦教授受邀参会并发言。

魏在田强调,深入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打造好活动品牌。他希望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引领改革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心系民生福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四川改革发展实践中建功立业。

交流发言环节,作为七位发言者之一,支锦亦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提升轨道交通车辆的“中国形象”而努力》为题,结合学校和工作实际,从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交流探讨了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畅谈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中心大局,交出优异答卷,受到与会人员关注。

我校党委统战部部长、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卢世炬,省知联会理事、学校电气工程学院赵海全教授参加会议。


附:发言全文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提升轨道交通车辆的“中国形象”而努力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中国高速列车技术成果,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一张响亮的名片。我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运输工程见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一直将服务于党和国家需求、致力于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并在多学科协同创新、探索攻坚等方面积极为教师们搭建平台和团队。学校凭借在轨道交通领域过硬的研究基础,成为中国高速列车研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支持单位,参与到这个国家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中,提出的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有力支撑了高速铁路的研发,保障了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在中国技术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我和团队也积极响应学校的总体部署,发挥自身工业设计专业优势,投身于轨道交通的科研实践中,并以创新设计服务于高速列车的乘坐环境优化,以技术与美学相融合的视觉语言赋予高速列车鲜明的“中国形象”。

工业设计主要解决产品在造型美学和人机工程等方面的问题,让使用更加舒适便利,同时提升产品形象,让外观更加赏心悦目,是体现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创新方式。在2008年,党和国家提出发展高速列车,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来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一代车型的研发。我所在的设计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参与到科技部和当时铁道部联合发起《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中,主要进行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的外观及内室人机工程设计。当时部里领导及厂里的技术人员对工业设计虽有了一定了解,但仅仅停留在只是画图美工的认识,对我们的设计能力并不信任。当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给予了设备和经费支持,我们几位老师,连续加班半年多,提出十余套预研方案,熬夜赶制三维动画,撰写了十几万字的分析报告,内容包含高速列车外观造型、旅客界面人机工程、环境美学设计等方面,详细说明了列车设计如何融入和体现中国文化,也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团队提出的新一代高速列车的头型设计,为提升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提出的车内环境综合舒适性设计、以及车内人机工程优化为乘客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舒适体验,这些方案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并陆续应用于车辆产品中。团队也从此开始了轨道交通工业设计之路。

目前团队借助交大的多学科优势得到良好发展,研究融合了技术、艺术和人文理论,内容涉及交通装备工业设计、人因工程及虚拟仿真多媒体表现,参与了数十种车型的外观与内室人机环境工业设计:如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系列车型、新一代“和谐号”动车组、高速检测车、京张智能高铁、高速磁浮、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地铁和城轨车辆。团队的轨道交通工业设计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并在多个竞标项目上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同台竞技,获得不少奖项,得到业内的认可。团队基于这几年的科研成果积累,成功申建了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目前已成为省内工业设计的理论研究高地。同时,我们将科研实践应用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总结的教学成果“具有轨道行业特色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去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这几年的经历,使我深切感受到主动担当、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前沿所带来的成效和对自我的提升,也体会到科研要服务于国家需求、并借助学校这样的大平台和发展方向,个人、团队和学科才能迅速发展。当前,学校提出要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教育强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对交通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在轨道交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和装备设计上开展科研创新,同时,学校已将支撑川藏铁路建设的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作为当前重要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和学校多学科团队已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在铁路装备工业设计、线路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铁路节能站房设计、线路文化景观营造等方面开展设计的前期论证工作。

在新时代,我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坚持“四个统一”,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严谨治学,用心教书、用心育人。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提升中国高端装备工业设计水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在增强交通装备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