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要闻 > 校内新闻 > 正文

中南海的开放与学习:开明亲民 真心为民办实事

来源: 作者:党委宣传部     日期:2006-03-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辛向阳

    海内外关注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近日在北京胜利闭幕。此次会议,以其开放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会前征集民意、会中开通总理信箱等,政协会议还以收到提案5030件成为收到提案数量最多的一次……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本届政府以开放的姿态真心为民办实事的态度和决心。而始于2002年的中央政治局的开放式集体学习,也已预示了今天政府的开明与亲民。

 1949323,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当时,毛泽东与周恩来曾经有一段精彩对话。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回答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自信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半个世纪过去了,“考个好成绩”,不仅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愿望,也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愿望。

    京城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隆重召开。回顾新一届领导集体自2003年来的执政业绩,我们发现,中国近几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中国GDP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实现了10%10.1%9.7%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不仅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而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18万亿元;对外贸易方面,从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外贸总额已经突破1.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三位;2005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万亿元,实现利润6000亿元;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超过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收5148亿元。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而且社会事业发展也有新进展,如目前已有620多个县建立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覆盖1.63亿农民。

    这样好的成绩是如何“考”出来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南海的开放性学习。

    中南海的学习密度大、开放性强

    中南海的学习是把握现代世界发展总体趋势、谋划中国发展全局的学习。

    中南海的学习有两个显著特点:

    首先,中南海的学习密度大,从20021226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到2006224,一共38个月,学习了29次,平均39天就学习一次。有时候连续每个月都学习。

    其次,从学习方法上看,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是开放型。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授课学者的选择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既有中央党校的学者,也有从事实际部门研究的学者,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土资源部;既有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也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京的中央院校的学者,也有黑龙江大学等地方院校的学者。二是讲课方式采取互动的方式,学者要对政治局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做出即席回答。

    从学习内容上看,更是体现了开放的精神。29次的集体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央领导集体深知这一道理。29次学习中有14次直接涉及到世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占全部授课内容的近50%。“世界”、“国际化”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

    为什么如此重视对于世界经验的研究呢?一方面是为了总结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使我国国家的发展更快、更好。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无论是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发展态势自然也就成了中国领导领导集体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政治局的学习非常注重法治建设,第1次学习的内容就是“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8次学习的内容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12次学习的内容是“法制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第12次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增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越要注重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依法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导和规范各种社会行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法制保证。”

    第三,用开放的思维深入研究国家的发展战略。政治局在这个方面的学习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如第13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第15次学习的内容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第16次学习的内容是“我国民族史的几个问题”,第17次学习的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第18次学习的内容是“面向2020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第20次的学习内容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21次学习的内容是“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第28次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探究国家发展之道,成为政治局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第21次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说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这就是中国发展的基本方略。这个战略已经使中国的发展走上了一条新路。

    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也是政治局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第6次学习的内容是“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考察”,第14次学习的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19次学习的内容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研究”。胡锦涛在第19次学习会上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制度化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

    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6800万的大党的治理必须有自己一整套的执政思想与制度。

    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6800万党员的巨大政党。这超过了很多国家的人口总数,例如法国的人口是5860万,意大利的人口是5756万,英国的人口是5837万。这是一个巨型政党,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不曾有过这样的规模,前苏联共产党党员最多时也就是2000多万。治理6800万党员的政党与治理一个680万党员的政党,显然不仅仅是10倍的数量级的概念,可能是100倍甚至1000倍的质量级的概念。6800万的巨型党的治理必须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执政思想与制度。新的思想与制度从哪里来?一方面要从实践中,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形成理论;另一方面就需要制度化的学习,在学习历史和其他政党的经验中发展理论。

    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是紧抓战略机遇期的必然要求。从15世纪以来500年中,世界上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战略机遇期:一个是16世纪中期以后50年中各个国家都在忙于自己民族国家内部的统一与整合,在这个时期,葡萄牙与西班牙利用航海优势,率先获得发展与崛起的机会;第二个机会是17世纪中期以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各个国家之间开始有比较公认的国际准则,在1648年以后20-30年的时间内在欧洲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荷兰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成长为世界大国;第三个机遇是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出现了均势局面,其后的100年中没有太大规模的战争,英国利用这一局面完成了自己的崛起,成长为一个霸权国家;第四个机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利用自己的工业优势与军事优势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强权国家。对于战略机遇期,中央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20031226,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和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就是紧紧抓住并充分运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事关全局。万里在1986年讲,“在一切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文革’十年的决策失误,使我们至今仍不得不努力消除所造成的深远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作出了很多科学的决策,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回答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磨练决策思维、提高决策水平的过程。很多授课学者都提到“领导人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深度都远在我们之上”。这种思考对于提高决策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各级政府都应建立学习制度

    中南海的开放性学习,对各级地方政府都有很深的启示。首先要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学习制度,使全党都能够自觉地树立起学习的风气。现在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不学习、不思考,讲话需要秘书班子起草,做决策时盲目拍脑袋,给工作带来很大损失。

    其次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培育政府咨询机构。要明确专家学者参与决策的程序、内容范围,建立专家参与决策的信息保障和经费保障制度,使专家参与决策的质量得到保障。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在税收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政府咨询产业的发展,使决策科学化建立在有效的市场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