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要闻 > 校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为何争议大

来源:党委统战部 作者:新华社     日期:2009-03-06    
新华社北京3月2日专电题: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为何争议大

  新华社记者陈玉明、邹伟、于文静

  今年2月,教育部就20个教育重大关键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其中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就是“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京参加两会的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目前社会争议颇大,有关方面决策必须广泛听取意见、慎之又慎。

    反对分科者:分科不利于通才教育

  高中阶段究竟该不该分文理科呢?赞成分科者和反对分科者各执一词。反对分科者最常见的反对理由就是,高中教育阶段还只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当进行更全面的知识积累,过早分科不利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土默特中学校长李文阁认为,过早的文理分科对孩子的培养是弊大于利的。文科生需要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理科生也非常需要人文知识的积累。说到底,理科和文科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学到最高境界往往都是相通的。因此,提早分科可能会扼杀孩子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且这个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则表示,普通高中就是为高校输送人才的,高中是基础教育,就不应该存在文理分科的概念。在几十年前,文理分科是没有的。文理分科很不科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纪宝成说,如果一定要分科,那也就是在高考备考阶段分科学习,这个阶段就是三五个月。总之,高中阶段保留或取消分科都必须通盘考虑、慎之又慎。

  有教育专家指出,中国许多著名学者,如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等,皆是文理兼通的大师。与之相反,中国许多奥数金牌获得者到了国外顶尖的学术机构留学、做研究,但真正取得重大成就的很少,其中有的人甚至不得不中断学业或转学其他专业。

  赞成分科者:分科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一项网络调查表明,社会上赞成分科和反对分科的人基本上旗鼓相当,而在读的高中学生则大多倾向于赞成分科。赞成分科者最通常的理由是,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膨胀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文理分科有利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北京市某重点中学教师朱女士认为,对于许多人来说,尤其是那些在某方面有天赋的人,往往不会全面发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人可能逻辑思维比较发达,他就可能更适合学理科;有些人有很好的语言或艺术天赋,但数理化可能一塌糊涂。如果不分科,那结果就是那些哪方面都平平但都过得去的人最占便宜,而真正有天分的人反而可能会被淘汰。    这位中学教师还指出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对于学生们而言,文理分科事实上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北京市高考制度从“3+2”变为“3+X”以后,文科增加了地理,理科增加了生物,于是北京市的高中普遍增加了课时。如果文理不分科,高中有可能不得不继续增加课时。

  有教育专家指出,虽然文理偏科但术业有专长并最终成为大师的历史上不乏其人。据杨绛先生回忆,钱钟书先生当年考大学,数学只考了十五分,但最后还是因为文科出众上了清华大学。假如钱先生生活在当下,那大学就与他无缘了。

  高中教育改革须与相关教育改革配套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孙林夫认为,文理是否分科并不是问题症结所在,最关键的是要改革高考制度。首要的一点便是实行“考”“教”分离,还基础教育机构全面育人的本来面目。

  让人欣慰的是,在探索高中教育模式方面,山东省正在进行很有意义的尝试。山东省教育厅要求,从2008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实行走班教学、学分制管理。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认为,山东这种借鉴了高等教育模式的教学设计无疑比现行文理分科制和“九科统考制”更科学合理,更符合素质教育改革方向。然而实行这一制度的必要前提就是改革高考制度。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变,一切教学改革都必将流于形式。

  王文章认为,理想的高考制度应当有多元化录取方式,高校应当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这样才能让高校招收到最符合自身要求的学生。但如今的高校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在高校管理体制未先行改革的情况下,高校拥有太多的招生自主权必然会影响高考录取公平。

  在王文章看来,理想的改革路径应当是先改革现行高校管理体制,让高校在自治管理方面获得更大的空间,高校之间能形成比较充分的竞争,从而使高校获得较好的自我监督能力,以保证高校在获得自主权后的录取公平。只有把高校管好了,然后才能改革高考录取制度,实行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从而让高校与学生获得良好的双向选择。只有这些实现以后,高中教育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文理分科”也就不再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