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要闻 > 校内新闻 > 正文

敏锐抢抓钻石机遇 着力发展口岸经济

来源: 作者:高增安     日期:2015-04-03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向大会提出建设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新构想,引发了四地知名学者、教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和赞赏,也受到了较广泛的关注。目前讨论中,大家比较一致地认同该提议具有战略眼光,有利于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打造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战略平台,促进西部地区沿江沿边联动,推动东、中、西部更好地均衡协同发展。同时,大家又对四市的功能定位、产业互补、联动机制、合作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希望四市能够克服行政区划意识,真正做到通盘谋划,共同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成都作为“首议者”,理应有更大的担当,甚至应该替国家作更多的思考,并在四市合作共赢中率先垂范,努力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是认清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思路。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枢纽地位毋庸置疑,产业互补合作基础已成共识,整体崛起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意义非同凡响。重庆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西南重要的商业中心,先进制造业、电子产业发展较快。西安是西北最大的中心城市,航空航天、科技资源雄厚,研发能力较强。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东盟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新材料和旅游方面比较突出。成都去年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58亿美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62家,外国领事机构达12个,国际客货航线增至78条,出入境人数达320万人次,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3720万人次,居中西部第一,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也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除了显著的外向型优势,成都还具有一系列国家级牌子(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国家互联网首个直联城市和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规划中的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等)的政策叠加优势,“三中心”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建设成就,万亿级GDP规模,悠久而深远的消费文化传统筹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成都应该从“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互联互通、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谋划产业布局,突出南向(成都—昆明、泛亚铁路南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西部出海大通道),加强东向(成都—重庆—武汉—上海—通江达海),畅通西向(成都—西安—欧亚大陆桥—北亚、中亚、欧洲),着力放大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努力提升“首位城市”定位,争取发挥更大更好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是统筹政策资源,着力口岸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本质是通道经济,核心是要素流动,关键是口岸经济。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国际经贸活动的窗口,是对外交往联系的通道。口岸建设包括陆海空通道建设以及配套的仓储、物流、配送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会展、博览、展示、交易以及结算、清算、信贷、信用保险、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建设,以及EDI、大通关、保税仓储、保税物流等服务体系建设。成都不靠海、不沿边的地理劣势,正在通过航空和铁路通道延伸予以缓解。成都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拥有西部最多的国际客货航线,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第二机场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成都是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拥有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青白江成都铁路临时对外开放口岸获批设立,“蓉欧快铁”和“中欧班列”黄金双通道架起与中亚、欧洲地区的战略互动桥梁。成都与武汉、泸州签署《港口物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成都—泸州铁水联运通道和公水联运通道,建设长江黄金水道西端区域性物流、交易、结算平台,进一步整合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的资源后,可以更好地弥补先天无水港之不足。成都只有进一步打通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四大通道,跨过沿海沿边省市直接与世界对话握手,才能更好地在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同时,成都的口岸城市建设还应该统筹国家级天府新区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内陆自贸试验区、争取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工作。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整体崛起,是“统筹发展”的重要体现,符合新常态下成都依托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的需要。涉及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全域发展、有助于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市本级财政应统筹考虑,大力支持,并在政策配套上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适当倾斜。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并在条件成熟时建成中国西部的内陆自贸试验区。1996年,新加坡在成都设立官方贸易投资机构,2006年,设立领事馆,2012年,新川创新科技园启动建设,每周21个航班往来于新加坡与成都之间居西部城市之首,这些都为成都争取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项目的成功获批,将直接带来新的政策叠加优势,大大提升成都作为钻石经济圈首议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为成都的口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活力,助推成都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要地。
  三是选准突破领域,创新驱动发展。在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合作发展中,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有舍才有得,有所不为才能真有所为。相对而言,成都在商贸流通、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美食、购物、养老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因而应该成为首选合作产业。成都要继续建设西部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美食之都、购物天堂,打造涵盖国际商品展览展示交易、国际会议和国际商务“三大”中心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加快建成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充分利用全国第四、西部第一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做响做强“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国际旅游品牌,大力推进精品旅游区和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早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甘愿做好其他兄弟城市旅游的过境地,特别是与云南联合打造“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品牌,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东盟无国界旅游圈”,共同开发和推介跨省区的旅游路线。规划建设成都—欧盟国际美食产业创意园,推动成都与欧盟民间文化交流。积极通过部门统筹协作、加大财政扶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行业指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序引导养老需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综合发展,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大力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做强做大。
  以内贸流通产业政策创新为例,要进一步整合促进内贸流通发展的用地、价格、税收、财政等政策资源,系统研究内贸流通产业促进政策,特别要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等。在电商、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和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同时,为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制定、实施扶持政策时,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并注意体现差异化,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的发展基础、地域特点等因素。要全面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国家营改增试点、城市共同(集中)配送试点、电子发票综合试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等,积极争取国家内外贸结合专业市场试点、国家境外投资促进服务机制改革、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等改革试点示范。
  四是主动出击对接,赢取先发优势。成都具有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在许多领域的改革开放都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首议城市,成都应该谋定而动,率先提出框架构想、行动方案乃至实施细则,在制度与政策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服务业开放、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集约共建共享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机制、合作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主动对接其他城市,继续扮演好首议者角色,毛遂自荐当好召集者,心甘情愿做好协调者,甚至甘做局部利益的牺牲者,进而在合作共赢中逐渐获取并放大先发优势。